题目
为1/1供算气-|||-和有机物质-|||-可除草 害虫成为 兴便成-|||-的饵料 为肥料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1:盘锦市位于辽宁中南部,地处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平均海拔4米,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材料2:如图稻蟹共生模式。水稻和蟹和谐共生,走出了一条绿色、立体、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材料3:盘锦市月平均气温与降水量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 -9 -5 2 11 17 22 降水(mm) 5 5 10 35 60 80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气温(℃) 27 26 19 11 2 -5 降水(mm) 170 180 65 40 20 8 (1)盘锦地势 ______,土壤肥沃,四季分明。一年中有 ______月的月平均气温高于10℃,适宜种植粳稻,水稻生长期长达158-179天,可以一年 ______熟。夏季 ______,昼夜温差 ______,是盘锦大米质优而味好的原因。(2)在“稻蟹共生”的模式中,蟹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3)从经济生态效益两方面,分析“稻蟹共生”生产模式的优势是什么?(至少两条) ______。(4)通过学习,你认为我国农业的未来发展之路是什么?______。

材料1:盘锦市位于辽宁中南部,地处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平均海拔4米,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
材料2:如图稻蟹共生模式。水稻和蟹和谐共生,走出了一条绿色、立体、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
材料3:盘锦市月平均气温与降水量统计表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气温(℃) | -9 | -5 | 2 | 11 | 17 | 22 |
降水(mm) | 5 | 5 | 10 | 35 | 60 | 80 |
月份 | 7 | 8 | 9 | 10 | 11 | 12 |
气温(℃) | 27 | 26 | 19 | 11 | 2 | -5 |
降水(mm) | 170 | 180 | 65 | 40 | 20 | 8 |
(2)在“稻蟹共生”的模式中,蟹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
(3)从经济生态效益两方面,分析“稻蟹共生”生产模式的优势是什么?(至少两条) ______。
(4)通过学习,你认为我国农业的未来发展之路是什么?______。
题目解答
答案
低平 7个 一 白昼时间长,日照充足 大 除草 除害虫等 可以丰富农产品的类型、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今后应走科技兴农之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结合区域地理特征与生态农业模式,考查学生对自然条件与农业关系、立体种养模式优势的理解,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掌握。
解题思路:
- 自然条件分析:通过材料提取地势、气温、降水等信息,结合水稻生长习性判断熟制。
- 生态模式作用:从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如除草、防治害虫)和物质循环角度分析。
- 效益评价:从经济效益(产量、收入)和生态效益(减少污染、资源利用)两方面展开。
- 农业发展方向:联系课本知识,明确科技兴农、绿色高效是核心方向。
第(1)题
关键信息提取:
- 地势:材料1“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平均海拔4米”→地势低平。
- 积温条件:材料3气温表中,月均气温高于10℃的月份为4-10月,共7个月→生长期长,适合一年一熟。
- 气候特征:夏季白昼长、日照充足(暖温带季风气候特点),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大米品质优。
第(2)题
生物间关系分析:
- 蟹活动可清除杂草,减少人工除草成本。
- 蟹以害虫为食,防治虫害,减少农药使用。
第(3)题
效益对比:
- 经济:稻、蟹双丰收,增加单位面积产值。
- 生态:蟹粪作肥料,减少化肥施用;生物防治减少农药残留,保护环境。
第(4)题
知识迁移:
我国农业需依靠科技提升产量与品质,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