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327.鲁宾逊归结原理中,设 C1 与 C2 是子句集 S 中的两个子句,C12是它们的归结式,若把 C12 加入 S 中,得到新子句集 S2,则 S 与 S2是等价的。A、正确B、错误
327.鲁宾逊归结原理中,设 C1 与 C2 是子句集 S 中的两个子句,C12是它们的归结式,若把 C12 加入 S 中,得到新子句集 S2,则 S 与 S2是等价的。A、正确B、错误
题目解答
答案
正确答案:B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对鲁宾逊归结原理中归结式与子句集等价性的理解,关键在于明确归结式加入后是否保持原子句集的逻辑等价性。
核心思路:
- 归结原理的基本性质:归结式是原子句的逻辑推论,但加入归结式后,新子句集可能引入新的约束,导致原子句集的可满足性被改变。
- 等价性判断:若原子句集可满足,加入归结式可能使其变为不可满足,因此两者不等价。
破题关键:
- 逻辑等价的定义:两个子句集等价当且仅当它们具有相同的可满足性。
- 反例思考:通过构造原子句集可满足但加入归结式后不可满足的例子,直接推翻命题。
鲁宾逊归结原理的核心是通过归结式推导出原子句的逻辑结论。假设原子句集 $S$ 中的两个子句 $C_1$ 和 $C_2$ 归结出 $C_{12}$,将 $C_{12}$ 加入 $S$ 得到 $S_2$。此时需判断 $S$ 与 $S_2$ 是否等价。
关键分析步骤:
- 归结式的性质:$C_{12}$ 是 $C_1$ 和 $C_2$ 的逻辑推论,即若 $S$ 不可满足,则 $S_2$ 也不可满足。
- 等价性破坏的可能性:若 $S$ 本身可满足,但 $C_{12}$ 在 $S$ 的模型中不成立,则加入 $C_{12}$ 后,$S_2$ 可能变为不可满足。
- 反例验证:
- 设 $S = \{ P \lor Q, \neg P \lor R \}$,其可满足(例如 $P=1, Q=0, R=0$)。
- 归结 $C_1 = P \lor Q$ 和 $C_2 = \neg P \lor R$ 得 $C_{12} = Q \lor R$。
- $S_2 = S \cup \{ Q \lor R \}$ 仍可满足(同上赋值)。
- 但若原 $S$ 中存在其他约束,例如 $S = \{ P, \neg P \}$,则 $S$ 本身不可满足,加入任何归结式仍不可满足。
- 反例需满足:原 $S$ 可满足,但 $S_2$ 不可满足。例如:
- $S = \{ P \lor Q, \neg P \lor \neg Q \}$,其可满足(如 $P=1, Q=0$)。
- 归结得 $C_{12} = \text{空子句}$(不可满足),此时 $S_2$ 不可满足,与 $S$ 不等价。
结论:加入归结式可能改变子句集的可满足性,因此原命题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