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各地区年龄构成情况 地区 0-14岁 15-59岁 60岁及以上 其中:65岁及以上 全国 17.95 63.35 18.7 13.5 广东 18.85 68.8 12.35 8.58 北京 11.84 68.53 19.63 13.3 浙江 13.45 67.86 18.7 13.27 青海 20.81 67.04 12.14 8.68 西藏 24.53 66.95 8.52 5.67 上海 9.8 66.82 23.38 16.28 黑龙江 10.32 66.46 23.22 15.61 新疆 22.46 66.26 11.28 7.76 内蒙古 14.04 66.17 19.78 13.05 宁夏 20.38 66.09 13.52 9.62 云南 19.57 65.52 14.91 10.75 海南 19.97 65.38 14.65 10.43 吉林 11.71 65.23 23.06 15.61 天津 13.47 64.87 21.66 14.75 山西 16.35 64.72 18.92 12.9 福建 19.32 64.7 15.98 11.1 甘肃 19.4 63.57 17.03 12.58 陕西 17.33 63.46 19.2 13.32 湖北 16.31 63.26 20.42 14.59 辽宁 11.12 63.16 25.72 17.42 江苏 15.21 62.95 21.84 16.2 重庆 15.91 62.22 21.87 17.08 四川 16.1 62.19 21.71 16.93 安徽 19.24 61.96 18.79 15.01 江西 21.96 61.17 16.87 11.89 贵州 23.97 60.65 15.38 11.56 湖南 19.52 60.6 19.88 14.81 山东 18.78 60.32 20.9 15.13 河北 20.22 59.92 19.85 13.92 广西 23.63 59.69 16.69 12.2 河南 23.14 58.79 18.08 13.49 (摘自《人民网》2021年5月12日)材料二: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有以下特点:第一,老龄人口规模大。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64亿人,65岁及以上的为1.91亿人。第二,老龄化速度快。从1953年到2010年的57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由4.41%增加到8.87%,增加了4.46个百分点;但从2010年到2020年短短10年间,该比例由8.87%增加到13.5%,增加了4.63个百分点。第三,城乡之间、东中西和东北各区域的老龄化程度不均衡。例如,从全国看,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6.61个百分点。总体而言,经济较不发达的农村、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但它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相对较弱。从世界范围的经验看,仅靠促进生育的政策难以逆转人口老龄化进程,人口老龄化是我们国家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基本国情。(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22年1月15日) 专栏1“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主要指标 指标 2025年目标值 1.养老服务床位总量 达到900万张以上 2.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 达到100% 3.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 达到100% 4.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 达到555% 5.设立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占比 达到60%以上 6.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招生规模 明显增长 7.每千名老年人配套社会工作者人数 保持1人以上 8.老年大学覆盖面 每个县(市、区、旗)至少1所 9.“敬老月”活动覆盖面 每个县(市、区、旗)每年开展1次 (摘自《“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国政府网》2022年2月21日)材料三: 我们将从三方面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进入高质量发展“2.0”版本。 一是朝着“老年人哪里多、我们就把养老服务机构办在哪”的方向,优化设施布局。大力推进城市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达到100%。推进老旧城区、已建成居住(小)区基本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二是朝着“老年人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服务”的方向,创新服务形式。进一步规范和推广家庭养老床位、老年餐桌、互助幸福院、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巡访关爱、适老化改造等比较成熟的新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探索养老顾问、时间银行、智慧养老等新型服务,惠及更多居家老年人。 三是朝着“老年人关心什么,我们就解决什么问题”的方向,加大和优化为老服务供给。指导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通过签约合作、与医疗机构毗邻建设等方式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双重需求。促进老年用品创新升级。通过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为老服务组织等对老年人开展公益智能技术培训。(摘自《新华网》2022年2月22日)材料四: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区域,规划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的银发经济产业园区-|||-支持北京、天津、上海、海南、重庆在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中推进国际性、跨区域合作。结-|||-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评选,在全国打造一批银发经济标杆城市,推进在服务业融合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技术新业态培育方面的探索创新。建立区域老年用品市场交易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举办老年用品博览会、展销会。(摘自《“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国政府网》2022年2月21日)材料五: 冯文猛说,从全球实践看,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大体上可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老年人群体提供充分的为老服务,包括养老服务、健康支撑、精神关爱等,这也是近些年我国老龄工作推进的重点任务;在经过第一阶段形成较为完善的为老服务体系之后,第二阶段开始侧重对老年人力资本的开发利用。“意见将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单独作为一大方面提出,相当于把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第二阶段的任务同时提了出来。”冯文猛说。 接受教育是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方面。针对近年来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等现象,意见提出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等举措。 杜鹏表示,我国老年人的教育素质不断提高,老年教育体系、老年人受教育模式和以往也有很大不同。“发展老年教育能够满足老年人迫切的学习需求,并帮助未“触网”的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超半数为低龄老年人,他们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尚佳,发挥余热和作用的潜力较大。如何满足他们“退而不休”的意愿? 意见提出,在学校、医院等单位和社区家政服务、公共场所服务管理等行业,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冯文猛认为,灵活就业体现了不少老年人的意愿,也是当前较为现实的选择,为老年人增加收入提供了途径,也方便了市场为老年人创造就业机会。具体就业模式,仍需供需双方共同探索。(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亮点,《新华社》2021年11月26日)(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广东、北京、上海、青海、西藏、新疆等地,15-59岁人口所占比重均达到66%以上。B.辽宁、重庆、江苏、四川、天津、山东等地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均超过20%。C.北上广等一线发达省市的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均高于其0-14岁人口占比。D.江西的老龄人口占比不但低于东部的浙江,而且低于西部的甘肃,老龄化程度不突出。(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我们应注意到一个事实,经济越不发达的地方,老龄化程度越高,应对能力也越弱,国家应加大政策支持。B.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从硬件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应对老龄化时代的措施。C.居家和社区养老是我国养老规划中的一个有效应对策略,为此我们既要优化布局,加大供给,又要创新养老形式。D.“视老龄化为负担,视老年人为包袱”的态度是消极的,我们要充分挖掘老龄事业的发展点,提升老龄事业的发展水平。(3)有专家说到,面对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人们不应充满恐慌,应以积极心态应对。简要概括材料中谈及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各地区年龄构成情况
(摘自《人民网》2021年5月12日)材料二: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有以下特点:第一,老龄人口规模大。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64亿人,65岁及以上的为1.91亿人。第二,老龄化速度快。从1953年到2010年的57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由4.41%增加到8.87%,增加了4.46个百分点;但从2010年到2020年短短10年间,该比例由8.87%增加到13.5%,增加了4.63个百分点。第三,城乡之间、东中西和东北各区域的老龄化程度不均衡。例如,从全国看,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6.61个百分点。总体而言,经济较不发达的农村、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但它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相对较弱。从世界范围的经验看,仅靠促进生育的政策难以逆转人口老龄化进程,人口老龄化是我们国家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基本国情。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22年1月15日)
(摘自《“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国政府网》2022年2月21日)材料三:
我们将从三方面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进入高质量发展“2.0”版本。
一是朝着“老年人哪里多、我们就把养老服务机构办在哪”的方向,优化设施布局。大力推进城市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达到100%。推进老旧城区、已建成居住(小)区基本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二是朝着“老年人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服务”的方向,创新服务形式。进一步规范和推广家庭养老床位、老年餐桌、互助幸福院、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巡访关爱、适老化改造等比较成熟的新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探索养老顾问、时间银行、智慧养老等新型服务,惠及更多居家老年人。
三是朝着“老年人关心什么,我们就解决什么问题”的方向,加大和优化为老服务供给。指导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通过签约合作、与医疗机构毗邻建设等方式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双重需求。促进老年用品创新升级。通过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为老服务组织等对老年人开展公益智能技术培训。
(摘自《新华网》2022年2月22日)材料四:

(摘自《“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国政府网》2022年2月21日)材料五:
冯文猛说,从全球实践看,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大体上可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老年人群体提供充分的为老服务,包括养老服务、健康支撑、精神关爱等,这也是近些年我国老龄工作推进的重点任务;在经过第一阶段形成较为完善的为老服务体系之后,第二阶段开始侧重对老年人力资本的开发利用。
“意见将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单独作为一大方面提出,相当于把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第二阶段的任务同时提了出来。”冯文猛说。
接受教育是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方面。针对近年来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等现象,意见提出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等举措。
杜鹏表示,我国老年人的教育素质不断提高,老年教育体系、老年人受教育模式和以往也有很大不同。“发展老年教育能够满足老年人迫切的学习需求,并帮助未“触网”的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超半数为低龄老年人,他们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尚佳,发挥余热和作用的潜力较大。如何满足他们“退而不休”的意愿?
意见提出,在学校、医院等单位和社区家政服务、公共场所服务管理等行业,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冯文猛认为,灵活就业体现了不少老年人的意愿,也是当前较为现实的选择,为老年人增加收入提供了途径,也方便了市场为老年人创造就业机会。具体就业模式,仍需供需双方共同探索。
(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亮点,《新华社》2021年11月26日)(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广东、北京、上海、青海、西藏、新疆等地,15-59岁人口所占比重均达到66%以上。
B.辽宁、重庆、江苏、四川、天津、山东等地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均超过20%。
C.北上广等一线发达省市的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均高于其0-14岁人口占比。
D.江西的老龄人口占比不但低于东部的浙江,而且低于西部的甘肃,老龄化程度不突出。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我们应注意到一个事实,经济越不发达的地方,老龄化程度越高,应对能力也越弱,国家应加大政策支持。
B.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从硬件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应对老龄化时代的措施。
C.居家和社区养老是我国养老规划中的一个有效应对策略,为此我们既要优化布局,加大供给,又要创新养老形式。
D.“视老龄化为负担,视老年人为包袱”的态度是消极的,我们要充分挖掘老龄事业的发展点,提升老龄事业的发展水平。
(3)有专家说到,面对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人们不应充满恐慌,应以积极心态应对。简要概括材料中谈及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
材料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各地区年龄构成情况
地区 | 0-14岁 | 15-59岁 | 60岁及以上 | |
其中:65岁及以上 | ||||
全国 | 17.95 | 63.35 | 18.7 | 13.5 |
广东 | 18.85 | 68.8 | 12.35 | 8.58 |
北京 | 11.84 | 68.53 | 19.63 | 13.3 |
浙江 | 13.45 | 67.86 | 18.7 | 13.27 |
青海 | 20.81 | 67.04 | 12.14 | 8.68 |
西藏 | 24.53 | 66.95 | 8.52 | 5.67 |
上海 | 9.8 | 66.82 | 23.38 | 16.28 |
黑龙江 | 10.32 | 66.46 | 23.22 | 15.61 |
新疆 | 22.46 | 66.26 | 11.28 | 7.76 |
内蒙古 | 14.04 | 66.17 | 19.78 | 13.05 |
宁夏 | 20.38 | 66.09 | 13.52 | 9.62 |
云南 | 19.57 | 65.52 | 14.91 | 10.75 |
海南 | 19.97 | 65.38 | 14.65 | 10.43 |
吉林 | 11.71 | 65.23 | 23.06 | 15.61 |
天津 | 13.47 | 64.87 | 21.66 | 14.75 |
山西 | 16.35 | 64.72 | 18.92 | 12.9 |
福建 | 19.32 | 64.7 | 15.98 | 11.1 |
甘肃 | 19.4 | 63.57 | 17.03 | 12.58 |
陕西 | 17.33 | 63.46 | 19.2 | 13.32 |
湖北 | 16.31 | 63.26 | 20.42 | 14.59 |
辽宁 | 11.12 | 63.16 | 25.72 | 17.42 |
江苏 | 15.21 | 62.95 | 21.84 | 16.2 |
重庆 | 15.91 | 62.22 | 21.87 | 17.08 |
四川 | 16.1 | 62.19 | 21.71 | 16.93 |
安徽 | 19.24 | 61.96 | 18.79 | 15.01 |
江西 | 21.96 | 61.17 | 16.87 | 11.89 |
贵州 | 23.97 | 60.65 | 15.38 | 11.56 |
湖南 | 19.52 | 60.6 | 19.88 | 14.81 |
山东 | 18.78 | 60.32 | 20.9 | 15.13 |
河北 | 20.22 | 59.92 | 19.85 | 13.92 |
广西 | 23.63 | 59.69 | 16.69 | 12.2 |
河南 | 23.14 | 58.79 | 18.08 | 13.49 |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有以下特点:第一,老龄人口规模大。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64亿人,65岁及以上的为1.91亿人。第二,老龄化速度快。从1953年到2010年的57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由4.41%增加到8.87%,增加了4.46个百分点;但从2010年到2020年短短10年间,该比例由8.87%增加到13.5%,增加了4.63个百分点。第三,城乡之间、东中西和东北各区域的老龄化程度不均衡。例如,从全国看,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6.61个百分点。总体而言,经济较不发达的农村、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但它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相对较弱。从世界范围的经验看,仅靠促进生育的政策难以逆转人口老龄化进程,人口老龄化是我们国家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基本国情。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22年1月15日)
专栏1“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主要指标 | |
指标 | 2025年目标值 |
1.养老服务床位总量 | 达到900万张以上 |
2.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 | 达到100% |
3.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 | 达到100% |
4.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 | 达到555% |
5.设立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占比 | 达到60%以上 |
6.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招生规模 | 明显增长 |
7.每千名老年人配套社会工作者人数 | 保持1人以上 |
8.老年大学覆盖面 | 每个县(市、区、旗)至少1所 |
9.“敬老月”活动覆盖面 | 每个县(市、区、旗)每年开展1次 |
我们将从三方面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进入高质量发展“2.0”版本。
一是朝着“老年人哪里多、我们就把养老服务机构办在哪”的方向,优化设施布局。大力推进城市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达到100%。推进老旧城区、已建成居住(小)区基本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二是朝着“老年人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服务”的方向,创新服务形式。进一步规范和推广家庭养老床位、老年餐桌、互助幸福院、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巡访关爱、适老化改造等比较成熟的新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探索养老顾问、时间银行、智慧养老等新型服务,惠及更多居家老年人。
三是朝着“老年人关心什么,我们就解决什么问题”的方向,加大和优化为老服务供给。指导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通过签约合作、与医疗机构毗邻建设等方式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双重需求。促进老年用品创新升级。通过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为老服务组织等对老年人开展公益智能技术培训。
(摘自《新华网》2022年2月22日)材料四:

(摘自《“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国政府网》2022年2月21日)材料五:
冯文猛说,从全球实践看,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大体上可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老年人群体提供充分的为老服务,包括养老服务、健康支撑、精神关爱等,这也是近些年我国老龄工作推进的重点任务;在经过第一阶段形成较为完善的为老服务体系之后,第二阶段开始侧重对老年人力资本的开发利用。
“意见将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单独作为一大方面提出,相当于把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第二阶段的任务同时提了出来。”冯文猛说。
接受教育是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方面。针对近年来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等现象,意见提出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等举措。
杜鹏表示,我国老年人的教育素质不断提高,老年教育体系、老年人受教育模式和以往也有很大不同。“发展老年教育能够满足老年人迫切的学习需求,并帮助未“触网”的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超半数为低龄老年人,他们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尚佳,发挥余热和作用的潜力较大。如何满足他们“退而不休”的意愿?
意见提出,在学校、医院等单位和社区家政服务、公共场所服务管理等行业,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冯文猛认为,灵活就业体现了不少老年人的意愿,也是当前较为现实的选择,为老年人增加收入提供了途径,也方便了市场为老年人创造就业机会。具体就业模式,仍需供需双方共同探索。
(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亮点,《新华社》2021年11月26日)(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广东、北京、上海、青海、西藏、新疆等地,15-59岁人口所占比重均达到66%以上。
B.辽宁、重庆、江苏、四川、天津、山东等地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均超过20%。
C.北上广等一线发达省市的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均高于其0-14岁人口占比。
D.江西的老龄人口占比不但低于东部的浙江,而且低于西部的甘肃,老龄化程度不突出。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我们应注意到一个事实,经济越不发达的地方,老龄化程度越高,应对能力也越弱,国家应加大政策支持。
B.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从硬件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应对老龄化时代的措施。
C.居家和社区养老是我国养老规划中的一个有效应对策略,为此我们既要优化布局,加大供给,又要创新养老形式。
D.“视老龄化为负担,视老年人为包袱”的态度是消极的,我们要充分挖掘老龄事业的发展点,提升老龄事业的发展水平。
(3)有专家说到,面对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人们不应充满恐慌,应以积极心态应对。简要概括材料中谈及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
题目解答
答案
(1)C.“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均高于其0-14岁人口占比”说法错误,通过材料一可知,如广东60岁及以上的占比为12.35%,0-14岁的占比为18.85%,此题容易犯的错误是读错表格,65岁及以上的占比在60岁及以上人口的占比范围内,不可重复计算。
(2)A.“经济越不发达的地方,老龄化程度越高”说法不准确,材料二说到“总体而言,经济较不发达的农村、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选项过于绝对;另外从材料一数据中可以看出,“青海、西藏”虽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但他们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低的两个省区。
(3)从材料二“从世界范围的经验看,仅靠促进生育的政策难以逆转人口老龄化进程”可知,促进生育的政策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方法之一,虽然只依靠这一种方式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这一方法还是有效的。所以应继续推进促进人口生育的基本政策。
从材料二相关图表可以看出,国家在政策方面是有一个全面的布局的,这样,通过国家的顶层设计,可以更加全面的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所以国家应从政策方面积极应对并全力支持养老事业的发展。
从材料三“我们将从三方面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进入高质量发展……”“一是朝着……优化设施布局”“二是朝着……创新服务形式”“三是朝着……加大和优化为老服务供给”等内容可以总结出,应各种养老措施相结合,如专业养老和居家养老相结合,全面推进我国养老事业。
从材料四“结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评选,在全国打造一批银发经济标杆城市,推进在服务业融合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技术新业态培育方面的探索创新”可总结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使老龄化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动力。
从材料五“第一阶段主要为老年人群体提供充分的为老服务,包括养老服务、健康支撑、精神关爱等,这也是近些年我国老龄工作推进的重点任务”可以总结出,应积极培养为老年人服务的人才队伍,既服务于老年人,又促进就业。
从材料五“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超半数为低龄老年人,他们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尚佳,发挥余热和作用的潜力较大”“意见提出,在学校、医院等单位和社区家政服务、公共场所服务管理等行业,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等内容可总结出,应积极提升老龄人社会参与度,开发老龄人力资源,使老年人老有所为,充分发挥余热。
答案:
(1)C
(2)A
(3)①继续推进促进人口生育的基本政策。
②国家从政策方面积极应对并全力支持养老事业的发展。
③各种养老措施相结合,如专业养老和居家养老相结合,全面推进我国养老事业。
④积极培养为老年人服务的人才队伍,既服务于老年人,又促进就业。
⑤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使老龄化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动力。
⑥积极提升老龄人社会参与度,开发老龄人力资源,使老年人老有所为,充分发挥余热。
(2)A.“经济越不发达的地方,老龄化程度越高”说法不准确,材料二说到“总体而言,经济较不发达的农村、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选项过于绝对;另外从材料一数据中可以看出,“青海、西藏”虽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但他们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低的两个省区。
(3)从材料二“从世界范围的经验看,仅靠促进生育的政策难以逆转人口老龄化进程”可知,促进生育的政策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方法之一,虽然只依靠这一种方式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这一方法还是有效的。所以应继续推进促进人口生育的基本政策。
从材料二相关图表可以看出,国家在政策方面是有一个全面的布局的,这样,通过国家的顶层设计,可以更加全面的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所以国家应从政策方面积极应对并全力支持养老事业的发展。
从材料三“我们将从三方面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进入高质量发展……”“一是朝着……优化设施布局”“二是朝着……创新服务形式”“三是朝着……加大和优化为老服务供给”等内容可以总结出,应各种养老措施相结合,如专业养老和居家养老相结合,全面推进我国养老事业。
从材料四“结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评选,在全国打造一批银发经济标杆城市,推进在服务业融合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技术新业态培育方面的探索创新”可总结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使老龄化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动力。
从材料五“第一阶段主要为老年人群体提供充分的为老服务,包括养老服务、健康支撑、精神关爱等,这也是近些年我国老龄工作推进的重点任务”可以总结出,应积极培养为老年人服务的人才队伍,既服务于老年人,又促进就业。
从材料五“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超半数为低龄老年人,他们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尚佳,发挥余热和作用的潜力较大”“意见提出,在学校、医院等单位和社区家政服务、公共场所服务管理等行业,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等内容可总结出,应积极提升老龄人社会参与度,开发老龄人力资源,使老年人老有所为,充分发挥余热。
答案:
(1)C
(2)A
(3)①继续推进促进人口生育的基本政策。
②国家从政策方面积极应对并全力支持养老事业的发展。
③各种养老措施相结合,如专业养老和居家养老相结合,全面推进我国养老事业。
④积极培养为老年人服务的人才队伍,既服务于老年人,又促进就业。
⑤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使老龄化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动力。
⑥积极提升老龄人社会参与度,开发老龄人力资源,使老年人老有所为,充分发挥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