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在酶活性测定时,底物浓度最好是Km的()。A. 0.1倍B. 1.0倍C. 1.0~5倍D. 10~20倍E. 50~100倍
在酶活性测定时,底物浓度最好是Km的()。
- A. 0.1倍
- B. 1.0倍
- C. 1.0~5倍
- D. 10~20倍
- E. 50~100倍
题目解答
答案
D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酶动力学中底物浓度与酶活性测定的关系,关键在于理解米氏常数(Km)在实验设计中的应用。
解题核心思路:
在酶活性测定中,底物浓度的选择需确保反应速度稳定且易于测量。若底物浓度过低(如远小于Km),反应速度受底物浓度波动影响大;若过高(远大于Km),反应速度趋近最大值(Vmax),此时酶浓度成为限制因素,难以准确反映酶活性。因此,底物浓度应显著高于Km,使反应速度处于“平台期”,减少底物浓度变化对结果的影响。
破题关键点:
- 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代表底物浓度达到Km时,反应速度为Vmax的一半。
- 实验中需避免底物浓度过低或过高,选择使反应速度稳定且敏感的浓度范围。
在酶活性测定中,底物浓度的选择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底物浓度过低(如选项A、B):
- 当底物浓度接近或低于Km时,反应速度对底物浓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实验误差较大。
- 例如,底物浓度为Km的0.1倍(选项A)时,反应速度极低,难以精确测定;底物浓度等于Km(选项B)时,反应速度仅为Vmax的一半,稳定性不足。
-
底物浓度适中(如选项C):
- 底物浓度为Km的1.0~5倍时,反应速度虽有所提升,但仍可能受底物浓度波动的影响,实验结果不够稳定。
-
底物浓度显著高于Km(选项D):
- 当底物浓度为Km的10~20倍时,反应速度接近Vmax且趋于稳定。此时,即使底物浓度有小范围波动,反应速度变化也较小,实验结果更易控制和测量。
-
底物浓度过高(选项E):
- 底物浓度为Km的50~100倍时,反应速度已接近Vmax的极限,进一步增加底物浓度对实验结果无明显改善,且可能浪费试剂。
综上,底物浓度选择Km的10~20倍(选项D),既能保证反应速度稳定,又能减少实验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