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四:2018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70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95万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427万公顷,减少24万公顷;稻谷种植面积3019万公顷,减少56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4213万公顷,减少27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335万公顷,增加16万公顷;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289万公顷,减少33万公顷;糖料作物种植面积163万公顷,增加9万公顷。2014—2018年每年粮食产量如下图所示。(万吨)-|||-70000-|||-66060 66044 66161 65789-|||-65000 63965-|||-60000-|||-55000-|||-50000-|||-45000-|||-40000-|||-2014 2015 2016 2017 2018(年)-|||-2014-2018 年粮食产量2018年全年粮食产量65789万吨,比上年减少372万吨,减产0.6%。其中,夏粮产量13878万吨,减产2.1%;早稻产量2859万吨,减产4.3%;秋粮产量49052万吨,增产0.1%。全年谷物产量61019万吨,比上年减产0.8%。其中,稻谷产量21213万吨,减产0.3%;小麦产量13143万吨,减产2.2%;玉米产量25733万吨,减产0.7%。2018年粮食种植面积比2017年减少约( )。A、1.2%B、0.4%C、1.8%D、0.8%
育肥猪养得越大,越经济合算。()(1.0) A. 正确B. 错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我国粮食损失浪费严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估计,中国每年在收割、运输、储备、加工过程中损失的粮食超过6%,粮食消费环节的浪费尤为严重。在资源和环境双重硬约束下,粮食增产空间有限,节粮减损等同于增产。加强粮食科学管理,切实解决粮食损失浪费严重问题,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草案明确了防止和减少粮食损失浪费的措施。构建“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是推动节粮减损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有关部门通过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动粮食全产业链经营,实现产需有效对接,提高粮食供给质量,不仅减少了产需不匹配造成的浪费,而且通过全程机械化作业,实现了粮食从田间到加工“不落地”的目标,有效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损耗。不过,从全国范围来看,要打造从产区到销区,从田间到餐桌无缝对接的粮食产业体系,构建更高层次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尚需时日。节粮减损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治标,也要治本。首先,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粮食供给结构,提升粮食供给质量,实现产需有效对接。其次,加强粮食产后科学管理,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浪费。通过建设农户科学储粮仓减少农户储粮损失;通过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种粮农户提供清理、干燥,收储、加工、销售等服务,减少收购环节推动节粮减损;通过开发推广科学储粮技术降低储运环节损失;通过积极推广适度加工技术和深加工技术,减少加工环节损失,提高粮食资源利用效率。再次,要大力倡导科学文明的消费方式,加强粮食安全宣传教育,持续营造“爱惜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浓厚氛围,减少消费环节损失浪费。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要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从法律制度层面推进节粮减损工作,反对食品浪费。目前,粮食安全保障法和反食品浪费法已经列入2021年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有关部门不断完善法治手段,建立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监管,鼓励食尽其用,减少丢弃浪费。节粮减损是各级政府、市场经营主体、行业组织、消费者共同的责任和义务,通过立法明晰节粮减损各类主体法律责任与义务,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推进节粮减损。(摘编自《向节约减损要粮食安全》)材料二:“‘十三五’时期,我国全链条推进节粮减损取得良好成效。”1月12日,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举办的新闻通气会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办公室主任方进表示。在农户储粮环节,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实施,全国标准化储粮装具建设总规模达到近1000万套。正确使用农户科学储粮装具,粮食损失可降低至2%以下。目前,0.5—2吨农户储粮装具和10吨农户仓、10吨至20吨中小型农村烘干整理装备都已推广应用。“在粮食收购环节,建设产后服务体系提档升级。通过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种粮农户提供清理、干燥等服务,帮助农民,合作社,粮食经纪人等解决市场化收购条件下收粮,储粮等问题,引导分等分仓储存和精细化管理。按照产粮大县全覆盖的建设目标,26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5000余个。”方进说。在粮食储运环节,开发推广科学储粮技术。目前,绿色储粮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机械通风、谷物冷却、环流熏蒸、粮情测控等储粮“四合一”技术已成为国有粮库标配。通过气体传感器,高清摄像设备和算法、专用害虫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推进仓储保管技术数字化。在粮食加工环节,推广适度加工技术减少损失。“布局稻米柔性加工等粮油适度加工技术研发,阶段成果已发挥作用,有效减少粮食加工过程损失浪费,挖掘米糠、豆粕、大豆蛋白,大米蛋白综合利用潜力,开展淀粉糖、氨基酸、柠檬酸、无水葡萄糖生产研究,推进生物基材料等技术开发和应用,为提高粮食利用效率开辟了新的管道。”方进说。(摘编自《科技支撑我国全链条节粮减损工作取得实效》)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我国每年在收割、运输、储备﹑加工过程中损失的粮食超过世界粮食产量的6%,粮食消费环节的浪费尤为严重。B.打造从产区到销区﹑从田间到餐桌无缝对接的粮食产业体系,构建更高层次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从全国范围来看,要实现这些目标还需要时间。C.我国绿色储粮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储粮“四合一”技术已成为国有粮库标配,这对节粮减损起到重要作用。D.粮油适度加工技术在节粮减损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技术研发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粮食加工过程损失浪费。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粮食增产并非易事,因为它受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因此,必须从节粮减损方面加大力度。B.产需有效对接,才能提高粮食产量和供给质量;通过全程机械化作业,才能实现粮食从田间到加工“不落地”的目标。C.节粮减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在供给结构,科学管理和宣传教育等一些环节下大气力。D.反食品浪费即将纳人法律,这说明国家将从法律层面对浪费食品行为加以约束,以此提醒广大民众培养节俭意识。6.要想真正做到节粮减损,需要从哪几个方面人手?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6分)
10《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跨省份道路运输动物指定通道有关工作的通知》(农〔2021〕38号)要求,各省份要完善()系统,及时采集、更新指定通道及有关检查站名位置坐标等基础信息,并实现信息共享。 A. 动物检疫出证B. 动物检疫通知单出证C. 动物检疫证明电子出证D. 动物检疫证明出证
播种繁殖有很多优点,它的主要缺点是()A. 繁殖量小B. 实生苗根系弱C. 优良品种的性状易变异D. 实生苗适应性差
一般生产区使用的清洁工具包括( )A. 拖布B. 抹布C. 笤帚D. 手套
草甘膦不是哪一类除草剂? A. 灭生性除草剂B. 输导性除草剂C. 土壤处理除草剂D. 有机磷除草剂
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农药、兽药残留和其他污染物的风险监测由国务院()部门负责组织开展。A. 卫生行政部门B.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C. 质量监督部门D. 粮食部门
2、《"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具体措施包括 ()。-|||-□A、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 B、协同推进区域农业发展-|||-C、推进种业振兴 D、提高农机装备研发应用能力-|||-JE、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根据档案的特点,档案部门宣使用()来除灭档案害虫。A A. 胃毒剂BB. 熏蒸剂CC. 触杀剂DD. 三者均可
热门问题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促进再生稻发展重点工作导引》,《促进再生稻发展重点工作导引》指出,从今年开始,农业农村部将在______稻区,加快良种良法配套,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强化政策支撑保障,促进再生稻持续稳定发展,力争到2030年全国再生稻面积新增1000万亩左右,进一步增强我国水稻生产保障能力。 A. “三季不足”B. “两季不足、一季有余”C. “三季不足、两季有余”D. “一季不足”
判断题(共30题,30.0分)73.(1.0分)牲畜因中毒死亡且肉未腐败变质,弃内脏,经高温消毒后可食用。()A 对B 错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严守()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 A. 18B. 19C. 20D. 21
沙苑子的采收应在?1分 A. 果实成熟时B. 果实成熟后C. 果实未成熟时D. 种子成熟后
乌鹿育种有两个成果在国内是领先的,是通过科技厅2009年专家会鉴定的。() A. 对:B. 错
《齐民要术》由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是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A. 正确B. 错误
[单选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走高质量、()发展之路。A. 粗放型B. 规模化C. 大众型D. 集约型
以农村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是()。A. 农业社会学B. 农村经济学C. 农村社会学D. 农业推广学
农业发展的新路径()()()。 A. 优化出口结构B.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政府执法力度C. 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判断题】创意农业以以消费教育理论为理论核心。A. 对B. 错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 强化农业用水管理和监督要( )A严格控制农业用水量B发展高效节水灌溉C做好农业用水计量D合理确定灌溉用水定额
目前,我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 )A. 9亿亩B. 10亿亩C. 11亿亩D. 12亿亩
8,分值:2关于种植转基因抗虫棉,说法错误的是 A. 可减少农药使用B. 可降低环境污染C. 对人类和动物会有巨大毒害D. 可提高棉农收入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综合利用盐碱地。盐碱地改良是世界性难题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土壤结构、盐分、微生物群落、作物品种、水利等众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只有将它们全部调整到最佳状态,作物才能健康生长,盐碱荒地才能变成生态良田。盐碱土壤颗粒细,无正常土壤的团粒结构,板结、干硬、不透水、不透气,盐碱难以随水洗掉,于是科学家从改变土壤团粒结构出发,发明一种生物基的“粘结剂”,将细小的盐碱土壤颗粒粘结成大颗粒,人造一种“团粒结构”,土壤通透性提高了,盐碱就能够被快速地淋洗掉,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科学家发现,如果工程设施和土壤改良不配套,缺少整体系统化的治理方案,不仅作物不具备生长条件,还会不断重复“脱盐返盐”的问题,改良周期长。为了决这一问题,科学家把实验室建在田间地头,优化各种技术参数,在各盐碱区域建立起不同治理模式。在天津、江苏、山东,针对土壤易受到海潮侵蚀,改良过的土壤容易重新返盐,科学家就筑堤建闸,控制地下水位,防止返盐,改良土壤;在山西、内蒙古,针对矿化水灌溉、渠道渗漏抬高地下水位,造成盐化土壤带,导致盐碱与干旱并存,科学家就建立灌排系统、控制地下水位,将盐分导出,重塑土壤结构,快速脱除土壤耕作层盐分,保持土壤水分。科学家还针对盐碱土壤的组成和肥力,开发出专用功能性材料、抗盐碱种子处理剂和抗逆材料,决盐碱土微生物群落结构单一问题,开展耐盐品种筛选等,最终创建了以“重塑土壤,高效脱盐,疏堵结合,垦造良田”为原则的生态修复盐碱地系统工程技术体系。——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7月4日、10月26日)(1)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角度,说明科学家将“盐碱荒地”改造成“生态良田”所体现的认识论原理。(2)为什么盐碱地改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农业发展的新路径()()()。 A. 优化出口结构B. 重视人力资本培育C.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政府执法力度D. 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63. (1.0分) 阿里的ET农业大脑结合声学特征和红外线测温技术判断猪是否患病。() A 对 B 错
下列关于灌溉渠系规划设计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灌溉经济作物、果树、蔬菜等产值高的作物,可考虑采用低压管道输水B. 地下渠线要直,避免弯道和垂直起伏C. 从一个管道向两个以下管道分水时,必须设置分水井D. 经济实力弱,应考虑采用简易的田间节水灌溉技术或采用节水灌溉制度
4.[判断题]水土流失、地下水严重超采、土壤退化、面源污染加重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A 对B 错
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的() A. 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B. 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C. 全链条协同提升粮食产业发展质量
【单选题】创意农业发展的核心是什么()。A. 农业生产B. 创造C. 创新D. 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