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高频电流和微波加热进行杀虫的方法属于A. 化学防治法B. 物理机械防治法C. 生物防治法
正规的农药产品必须具有“三证号码” ,即( )A. :农药生产许可证或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号、农药标准号和农药登记证号; B. 危险品生产许可证号、营业执照和农药登记证号。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有助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于“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全面实行全国草原禁牧B、放开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限制C、发展节水农业和旱作农业D、鼓励发展各种形式规模的农业经营
杂交是不同种属或品种的动物或植物交配或结合,可分为天然杂交和人工杂交。中国人在两千年前就注意到了杂交的优势,此后不断利用杂交优势进行育种,明代有典籍记录了运用人工杂交育种蚕种,该典籍是( )。A、《齐民要术》B、《农桑辑要》C、《天工开物》D、《授时通考》
土壤有效水的上限是____。 A. 田间持水量B. 最大吸湿量C. 最大分子持水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大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保持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全人类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保持和延续生物的多样性,世界许多国家已经开始采取有效措施。在我国,有着自己的植物诺亚方舟——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英国,有一个名叫千年种子库的保护中心,珍藏了来自各大洲的众多稀有物种;在挪威,有一个目前最安全的种子基因——“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其基因储备是全球粮食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为确保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无限可能。 抢救和保存农作物的遗传资源如种子,可以维护农作物的多样性。现在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大多有了自己农作物的基因库。有的种子基因库搞得非常好,但有的因缺乏经费、位置不合适或管理不到位等,还不能确保粮食种子的安全。特别是遭遇大的天灾人祸,如地震或战争时,当地的基因库就可能被毁于一旦。 所以,为了做到永久安全地保护全世界农作物的多样性,就需在地球上最安全的地方备份人类所有的优良农作物种子,以防万一。即使当地种子库被毁了,也可再用这些异地储藏的种子重新启动当地的农业生产。“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是确保全球粮食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被称为“末日种子库”。 当前世界农作物多样性保护形势并不乐观,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正在使农业失去良好的基础,也使人类面临着更加饥饿的严重威胁,首当其冲的就是穷人,所以为全世界提供优质廉价的粮食无比重要。 人类仍有大约80%的食物、住房和衣服来源于世界上现有的4万种植物,可它们正面临着严重的咸胁,特别是填饱人类肚子的粮食植物。这种威胁主要来自天灾人祸,如不可预测的世界气候改变等。据科学家研究,地球温度每升高1℃,世界粮食就要减产10%,升高3~4℃,粮食就会减产25%,全球农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还有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据联合国推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预计增加到90亿,这将对人类所需要的基本生存资源形成巨大的压力。 运营管理“末日种子库”的全球农作物多样性信托基企资责人MariaHaga介绍:“从1950年至今、中国灭绝了90%的大米作物,美国灭绝了90%的果蔬作物。‘末日种子库’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保存更多的种子,利用已有的多样性种子来保护人类的现在和未来。” 种子是最有价值的生命遗产。人类要能在较少的土地保持收获较高产量的农作物,就一定要永久保护好现有的农作物多样性,这是保证不断提供足够粮食的关键办法之一。而要保护好农作物生物多样性,就要永久保存好那些更能适应气候变化,需要较少土壤、化肥和水还可以抗病和抗虫的优良粮食种子,它们是天地精华,是人类上万年传承的最有价值的生命遗产、是保持人类现在和未来不再挨饿的依靠和希望。 多样性对于粮食作物的安全十分重要。有多样作物的存在,未来可以挑选进行优势杂交;比如一个品种的小麦需要比较少的水就可存活但低产。而另外一个品种的小麦可能需要很多的水但高产,根据不同的特性可以杂交在一起,形成高产、需水量很少的新型的作物。 目前世界各地已有近百家基因库机构把将近上百万份种子样本送到“末日种子库”保存。这些种子源自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数将近6亿颗。储存在这里的82.5万个品种,代表了1.3万年农业历史。 大多数国家都有自己的关键作物品种储存,所以“末日种子库”就像“备胎”,是这些种子备份的备份。当洪水、战争等威胁了国家种子库,或者工业规模的农业极大减少了遗传变异以至于害虫泛滥成灾、作物死亡时、“末日种子库”存在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 (播编自徐峰《种子基因;延续生命的诺亚方舟》) 材料二: 虽然中国口粮亩产世界领先,但玉米、大豆等重要饲料类作物亩产远低于以转基因种子为主的美国、拉美地区,单产不足农业发达国家的60%。玉米、大豆提高亩产,还需要依靠生物育种技术。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粮食安全的前提是种业安全、但是,在产业发展、科研体系、技术攻关三个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存在较大差距。 其中,生物技术是当前中国种业与发达国家差距的核心短板。中国种业科技整体仍处于以传统杂交育种为主的发展阶段,而美国的种业技术已经步入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智能化生物技术育种阶段,在全球种业竞争已经步入以“生物技术+信息化”为特征的大背景下,中国种业由于生物技术的原创性少、生物技术产业化方面落后于人,面临“卡脖子”的窘境。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的短板,也是未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突破口。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其中指出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会议明确,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此前,生物育种作为前瞻性,战略性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之一,已经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 (摘编自莫云《保障粮食安全从种子入手,攻关“卡脖子”技术》)【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英国千年种子库的保护中心和挪威的“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有着完全相同的功能定位。 B.不可预测的天灾人祸对当前的种子安全和粮食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气温升高、虫害侵袭、战争破坏、人口增长等。 C.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但是中国在杂交育种和生物育种方面都落后于发达国家,并且生物技术面临“卡脖子”的窘境。 D.认识到当前种业存在的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解决种子问题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指明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小题2】下列关于农作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要维护农作物的多样性,较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地球上最安全的地方备份人类所有的优良农作物种子,以防万一。 B.保持农作物的多样性,就给科学家利用不同品种的优点通过杂交等技术手段培育出更为优良的种子提供了可能性。 C.现在世界农作物多样性保护形势堪忧,如中国大米、美国果蔬的作物大量灭绝,“末日种子库”将会使这些物种起死回生。 D.在耕地日益减少的形势下,保护农作物多样性也是提高农作物产量,为世界提供足够粮食、解决饥饿问题的关键方法。 【小题3】根据材料推测,下列不是建立“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必备条件的一项是( ) A.在北极的永久冻土带,自动温控系统使空气交换机和制冷设备交替工作,保持恒温。 B.位置比现在的海平面高出130米,即便气候变暖导致冰层全部融化,也不会将其淹没。 C.外包1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隧道里有数道密封门,能够抵抗爆炸冲击力和热空气。 D.位置很偏僻,却容易到达,有很好的码头和机场,给各国运输种子来此提供了便利。 【小题4】关于国家提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你是如何理解的? 【小题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畜种不同,每日的行走能力与放牧半径也不一样,一般羊日行_公里,牛_公里,马_公里 A. 5~6,7~8,10~15B. 10~12,10~15,15~20C. 5~6,20~25,30~35二二室关注法
作物栽培学研究方法包括()。A. 生物观察法B. 生长分析法C. 发育研究法D. 作物生理研究法
下列中的哪项,属于寒带气候型花卉? A. 雪莲B. 龙舌兰C. 郁金香D. 薰衣草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方针是()。A. 预防为主B. 科学防控C. 依法治理D. 促进健康
热门问题
以农村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是()。A. 农业社会学B. 农村经济学C. 农村社会学D. 农业推广学
8,分值:2关于种植转基因抗虫棉,说法错误的是 A. 可减少农药使用B. 可降低环境污染C. 对人类和动物会有巨大毒害D. 可提高棉农收入
《齐民要术》由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是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A. 正确B. 错误
下列关于灌溉渠系规划设计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灌溉经济作物、果树、蔬菜等产值高的作物,可考虑采用低压管道输水B. 地下渠线要直,避免弯道和垂直起伏C. 从一个管道向两个以下管道分水时,必须设置分水井D. 经济实力弱,应考虑采用简易的田间节水灌溉技术或采用节水灌溉制度
农业发展的新路径()()()。 A. 优化出口结构B. 重视人力资本培育C.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政府执法力度D. 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农业发展的新路径()()()。 A. 优化出口结构B.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政府执法力度C. 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的() A. 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B. 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C. 全链条协同提升粮食产业发展质量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严守()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 A. 18B. 19C. 20D. 21
[单选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走高质量、()发展之路。A. 粗放型B. 规模化C. 大众型D. 集约型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综合利用盐碱地。盐碱地改良是世界性难题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土壤结构、盐分、微生物群落、作物品种、水利等众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只有将它们全部调整到最佳状态,作物才能健康生长,盐碱荒地才能变成生态良田。盐碱土壤颗粒细,无正常土壤的团粒结构,板结、干硬、不透水、不透气,盐碱难以随水洗掉,于是科学家从改变土壤团粒结构出发,发明一种生物基的“粘结剂”,将细小的盐碱土壤颗粒粘结成大颗粒,人造一种“团粒结构”,土壤通透性提高了,盐碱就能够被快速地淋洗掉,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科学家发现,如果工程设施和土壤改良不配套,缺少整体系统化的治理方案,不仅作物不具备生长条件,还会不断重复“脱盐返盐”的问题,改良周期长。为了决这一问题,科学家把实验室建在田间地头,优化各种技术参数,在各盐碱区域建立起不同治理模式。在天津、江苏、山东,针对土壤易受到海潮侵蚀,改良过的土壤容易重新返盐,科学家就筑堤建闸,控制地下水位,防止返盐,改良土壤;在山西、内蒙古,针对矿化水灌溉、渠道渗漏抬高地下水位,造成盐化土壤带,导致盐碱与干旱并存,科学家就建立灌排系统、控制地下水位,将盐分导出,重塑土壤结构,快速脱除土壤耕作层盐分,保持土壤水分。科学家还针对盐碱土壤的组成和肥力,开发出专用功能性材料、抗盐碱种子处理剂和抗逆材料,决盐碱土微生物群落结构单一问题,开展耐盐品种筛选等,最终创建了以“重塑土壤,高效脱盐,疏堵结合,垦造良田”为原则的生态修复盐碱地系统工程技术体系。——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7月4日、10月26日)(1)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角度,说明科学家将“盐碱荒地”改造成“生态良田”所体现的认识论原理。(2)为什么盐碱地改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 强化农业用水管理和监督要( )A严格控制农业用水量B发展高效节水灌溉C做好农业用水计量D合理确定灌溉用水定额
判断题(共30题,30.0分)73.(1.0分)牲畜因中毒死亡且肉未腐败变质,弃内脏,经高温消毒后可食用。()A 对B 错
目前,我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 )A. 9亿亩B. 10亿亩C. 11亿亩D. 12亿亩
乌鹿育种有两个成果在国内是领先的,是通过科技厅2009年专家会鉴定的。() A. 对:B. 错
【判断题】创意农业以以消费教育理论为理论核心。A. 对B. 错
63. (1.0分) 阿里的ET农业大脑结合声学特征和红外线测温技术判断猪是否患病。() A 对 B 错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促进再生稻发展重点工作导引》,《促进再生稻发展重点工作导引》指出,从今年开始,农业农村部将在______稻区,加快良种良法配套,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强化政策支撑保障,促进再生稻持续稳定发展,力争到2030年全国再生稻面积新增1000万亩左右,进一步增强我国水稻生产保障能力。 A. “三季不足”B. “两季不足、一季有余”C. “三季不足、两季有余”D. “一季不足”
沙苑子的采收应在?1分 A. 果实成熟时B. 果实成熟后C. 果实未成熟时D. 种子成熟后
【单选题】创意农业发展的核心是什么()。A. 农业生产B. 创造C. 创新D. 创意
4.[判断题]水土流失、地下水严重超采、土壤退化、面源污染加重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A 对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