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这类民俗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 (10.0分)A. 我国自古以农业立国 。 B. 人们十分重视自然力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C. 天气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事的收成,关系国计民生。 D. 农业生产适应天象、气候的变化规律,是保证农业丰收的重要条件之一。 E. 是农民多年经验的汇集
关于肥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化肥宜用金属器皿密封储藏,以防潮湿变质B. 秸秆、餐厨垃圾都是有机肥料的原料C. 细菌肥料一般应避光保存D. 水溶性肥料适合滴灌施肥
应当登记的农作物品种未经登记的,不得()A. 生产试验B. 发布广告C. 推广D. 以登记品种的名义销售
11.判断题(5分)棉花纤维中可能含有残留的化肥、农药和杀虫剂。A 错B 对
根据全国农技中心2023年印发的《台风洪涝灾后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意见》,水稻病虫害来源之一的稻飞虱在稻株()部刺吸植株,为害隐蔽,防治不及时易引起“冒穿”倒伏严重减产。A.上B.中C.下
李工程师:农科院最近研制了一种高效杀虫剂,通过飞机喷洒,能够大面积地杀死农田中的害虫。张研究员:我看使用这种杀虫剂未能达到保护农作物生长的目的,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因为这种杀虫剂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农田中的各种益虫。李工程师:你的观点缺乏说服力,因为我们之所以要保护益虫,就在于它能消灭危害农作物的害虫,而我们的杀虫剂起到了这个作用。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李工程师对张研究员的反驳?A. 一般地说,害虫的生长繁殖能力和速度要高于益虫。B. 上述杀虫剂对人畜无害。C. 害虫比益虫更容易获得对杀虫剂的抗药性。D. 上述杀虫剂的有效率,在同类产品中是最高的。E. 害虫的种类比益虫要多。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抽取的样品不得超过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数量。 ( )
以下不属于果园耕作小区规划内容的是()。A. 小区的面积B. 小区的形状C. 小区的方向D. 小区的树种
《生猪屠宰检疫规程》中规定,宰前检查时,现场核查()与待宰生猪信息是否相符。 A. 检疫申报单B. 入场附有的动物检疫证明C. 入场查验登记、待宰巡查等记录D. 申报材料
鼓励对资源紧缺、濒危野生的地区性民间习用药材依法开展()等种植养殖,降低对野生资源的依赖程度,并公开相关信息。 A. 人工繁育B. 野生抚育C. 仿野生栽培D. 以上都是
热门问题
判断题(共30题,30.0分)73.(1.0分)牲畜因中毒死亡且肉未腐败变质,弃内脏,经高温消毒后可食用。()A 对B 错
农业发展的新路径()()()。 A. 优化出口结构B. 重视人力资本培育C.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政府执法力度D. 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4.[判断题]水土流失、地下水严重超采、土壤退化、面源污染加重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A 对B 错
8,分值:2关于种植转基因抗虫棉,说法错误的是 A. 可减少农药使用B. 可降低环境污染C. 对人类和动物会有巨大毒害D. 可提高棉农收入
乌鹿育种有两个成果在国内是领先的,是通过科技厅2009年专家会鉴定的。() A. 对:B. 错
【单选题】创意农业发展的核心是什么()。A. 农业生产B. 创造C. 创新D. 创意
下列关于灌溉渠系规划设计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灌溉经济作物、果树、蔬菜等产值高的作物,可考虑采用低压管道输水B. 地下渠线要直,避免弯道和垂直起伏C. 从一个管道向两个以下管道分水时,必须设置分水井D. 经济实力弱,应考虑采用简易的田间节水灌溉技术或采用节水灌溉制度
63. (1.0分) 阿里的ET农业大脑结合声学特征和红外线测温技术判断猪是否患病。() A 对 B 错
以农村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是()。A. 农业社会学B. 农村经济学C. 农村社会学D. 农业推广学
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的() A. 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B. 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C. 全链条协同提升粮食产业发展质量
目前,我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 )A. 9亿亩B. 10亿亩C. 11亿亩D. 12亿亩
农业发展的新路径()()()。 A. 优化出口结构B.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政府执法力度C. 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 强化农业用水管理和监督要( )A严格控制农业用水量B发展高效节水灌溉C做好农业用水计量D合理确定灌溉用水定额
沙苑子的采收应在?1分 A. 果实成熟时B. 果实成熟后C. 果实未成熟时D. 种子成熟后
《齐民要术》由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是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A. 正确B. 错误
【判断题】创意农业以以消费教育理论为理论核心。A. 对B. 错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促进再生稻发展重点工作导引》,《促进再生稻发展重点工作导引》指出,从今年开始,农业农村部将在______稻区,加快良种良法配套,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强化政策支撑保障,促进再生稻持续稳定发展,力争到2030年全国再生稻面积新增1000万亩左右,进一步增强我国水稻生产保障能力。 A. “三季不足”B. “两季不足、一季有余”C. “三季不足、两季有余”D. “一季不足”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严守()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 A. 18B. 19C. 20D. 21
[单选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走高质量、()发展之路。A. 粗放型B. 规模化C. 大众型D. 集约型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综合利用盐碱地。盐碱地改良是世界性难题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土壤结构、盐分、微生物群落、作物品种、水利等众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只有将它们全部调整到最佳状态,作物才能健康生长,盐碱荒地才能变成生态良田。盐碱土壤颗粒细,无正常土壤的团粒结构,板结、干硬、不透水、不透气,盐碱难以随水洗掉,于是科学家从改变土壤团粒结构出发,发明一种生物基的“粘结剂”,将细小的盐碱土壤颗粒粘结成大颗粒,人造一种“团粒结构”,土壤通透性提高了,盐碱就能够被快速地淋洗掉,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科学家发现,如果工程设施和土壤改良不配套,缺少整体系统化的治理方案,不仅作物不具备生长条件,还会不断重复“脱盐返盐”的问题,改良周期长。为了决这一问题,科学家把实验室建在田间地头,优化各种技术参数,在各盐碱区域建立起不同治理模式。在天津、江苏、山东,针对土壤易受到海潮侵蚀,改良过的土壤容易重新返盐,科学家就筑堤建闸,控制地下水位,防止返盐,改良土壤;在山西、内蒙古,针对矿化水灌溉、渠道渗漏抬高地下水位,造成盐化土壤带,导致盐碱与干旱并存,科学家就建立灌排系统、控制地下水位,将盐分导出,重塑土壤结构,快速脱除土壤耕作层盐分,保持土壤水分。科学家还针对盐碱土壤的组成和肥力,开发出专用功能性材料、抗盐碱种子处理剂和抗逆材料,决盐碱土微生物群落结构单一问题,开展耐盐品种筛选等,最终创建了以“重塑土壤,高效脱盐,疏堵结合,垦造良田”为原则的生态修复盐碱地系统工程技术体系。——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7月4日、10月26日)(1)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角度,说明科学家将“盐碱荒地”改造成“生态良田”所体现的认识论原理。(2)为什么盐碱地改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