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中经历的重大事件有哪些?()A. 飞夺泸定桥B. 强渡大渡河C. 遵义会议D. 巧渡金沙江
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从瑞金出发,率领_主力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余人,开始长征。 A. ,红二方面军B. ,中央红军C. ,红四方面军D. ,红二十五军
中国最大的佛教石窟是________ 。A. 龙门石窟B. 云冈石窟C. 敦煌石窟D. 麦积山石窟
中国文化的特征包括() A、包容性B、连续性C、多样性D、差异性
9 毛泽东主席给红军规定的“三大任务”是: A. 生产队B. 宣传群众C. 战斗队D. 帮助建设地方政权E. 工作队
博鳌亚洲论坛成立于( )A、 1998年B、 1999年C、 2000年D、 2001年
于敏被誉为中国的“氢弹之父” A. 对B. 错
《战争论》反映的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封建地主阶级的战争思想A. 正确B. 错误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句是:( )(本题3.0分) A、 齐国为姜姓之国 B、 郑国的始封地在今河南新郑一带 C、 晋国的始封地在今山西曲沃和翼城交界处 D、 鲁国为姬姓之国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这“四大发明”展现了中国古代灿烂的科技文化。A. 日晷 B. 地动仪 C. 火药 D. 针灸
热门问题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是( )。A. 三大B. 四大C. 五大D. 六大
1.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正式开始。 A. 卡特B. 约翰逊C. 尼克松D. 福特
()是齐鲁红色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山东精神的集中体现。 A. 延安精神B. 井冈山精神C. 沂蒙精神D. 西柏坡精神
_____毛泽东总结经验,作了《论持久战》的长篇讲演( )A. 1931年B. 1935年C. 1938年D. 1945年
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一部以迅速行动包围临潼华清池,扣押了蒋介石。张学良和杨虎城向全国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通电。这便是震惊中外的。A. 上海事变B. 南京事变C. 西安事变D. 皖南事变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A. 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小农经济B. 以家族为单位的集体经济C. 以机器为生产工具的工场经济D. 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商业资本主义经济
瑜伽起源于哪个地区()。 A. 古印度B. 印度C. 古楼兰2019 1.5D. 古巴
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A. 孙中山B. 康有为C. 张金鉴D. 梁启超
24,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国、葡萄牙两国政府代表团在澳门举行政权交接仪式。江泽民庄严宣告: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A. 正确B. 错误
16.1950年10月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待命出动。 A. 林彪B. 陈毅C. 彭德怀D. 陈赓
1986 年 1 月 28 日和 2003 年 2 月 1 日,美国先后发生两次航天飞机空中解体飞行事故,分别是____和____航天飞机 .A. 挑战者号B. 哥伦比亚号C. 企业号D. 发现号E. 暴风雪号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空前残酷的大屠杀。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的格局,也改变了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利益格局,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战使中国的先进分子( )A. 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怀疑B. 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怀疑C. 认识到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D. 认识到必须优先改造国民性
一、单选题(16×3,共48分)-|||-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其中,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最主要的矛-|||-盾是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判断题(1.0分)-|||-42.从中唐到晚清,国防的基本历程是由弱到衰。()-|||-A 对-|||-B错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9月18日。 A. 对B. 错
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政府在侵入朝鲜,支援南朝鲜李承晚政权作战的同时,派遣海军()侵入台湾海峡。 A. 第四舰队B. 第五舰队C. 第六舰队D. 第七舰队
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 兴中会B. 华兴会C. 光复会D. 中国同盟会
宣告“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结束”的标志是()。
“百团大战”是1940年8月25日—12月5日国民党军队组织的105个团对日作战。 A. 对B. 错
4.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开端 的是____。 A. 新文化运动B. 中国共产党成立C. 国共第一次合作D. 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