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判断题】(2分)在总结中,知识梳理型总结主要侧重于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归纳,而技能提升型总结则注重对技能的应用和提高。情感体验型总结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和感受。因此,知识梳理型总结是情感体验型总结的基础。A.正确B.错误
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______。A. 教师的主导教学 B. 独立完成作业 C. 家庭作业 D. 个别课堂练习
认为儿童道德行为主要是通过社会学习而获得和改变的教育家是() A. 班杜拉B. 柯尔伯格C. 赞科夫D. 凯洛夫
毕业论文写作采用顺序编码制作为参考文献标注方法时,编号格式一般为。A. (1)B. ①C. 【 1】D. [1]
教育评价分析框架之分析“谁来评?”所涉及的焦点问题包括:A. 评价活动的合法性?B. 评价活动的可行性?C. 评价活动的正当性?D. 评价活动的权威性?
7. 在体谅模式中,使用上述情境问题,直接目的在于( ) A.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B. 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C. 培养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敏感性D. 提高学生对行为后果的想象、理解和预测能力
入学教育中,对于新生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A. 认识新同学B. 熟悉校园环境()C. 了解学校历史D. 立即开始学习
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机智灵活地教育学生,这突出体现教师劳动具有()A. 长期性特点B. 连续性特点C. 创造性特点D. 示范性特点
目前学生在校外发生的非正常死亡事件中,死亡比例最高的是() A. 交通事故B. 踩踏C. 火灾D. 溺水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A. 主体B. 客体C. 教的主体D. 学的主体
热门问题
160.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个性化化学习和自动化评估方面.A 正确B 错误
以下哪项是在线教育的优势? A. 限制学习资源的共享B. 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配C. 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D. 限制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可能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如何转变? A. 继续保持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身份B. 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支持者C. 降低对技术工具的使用D. 避免任何技术的应用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数据驱动的教学有哪些优势? A. 提供有限的学习反馈B. 提供基于数据的个性化学习路径C. 强调统一的教学进度D. 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以下哪项是个性化学习的关键技术? A. 标准化教学平台B. 自适应学习系统...C. 限制学生数据分析D. 维持传统教学结构
1分2.8数字化转型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A. 提高教学质量B. 提供更多样化、灵活的在线学习服务C. 增加教育资源D. 改善学校管理
2分 1. 教育管理在数字化转型中如何实现现代化? A. 通过保留传统管理模式B. 依赖人工管理C. 应用大数据和智能化管理工具D. 限制智能化管理的使用
数字素养培养的计算和科学教育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A. 劳动教育B. 科学教育C. 思维教育D. 体育教育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不包括()。 A. 教学内容的数字化B. 教育资源的共享C. 教学方式的传统化D. 评估方法的多样化
18、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改革,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 A. 考试招生制度B. 职业教育C. 高等教育D. 教育体制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 )
32.判断题(2分)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A 正确B 错误
判断题《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出,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即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
引导客人坐电梯时,按照社交礼仪,应让客人先进电梯。A. 对B. 错
高等院校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的目的,就是要帮助青年学生树立一种科学的()A.A 世界观B.B 价值观C.C 人生观D.D 民族观和宗教观
_____是发展教育的根本尺度。( )A. 科技突破B. 人民满意C. 实现共同富裕D. 发展生产力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坚持(),坚持(),坚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A. 改革开放B. 党的领导C. 正确办学方向D. 立德树人
52.判断题学校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A 对B 错
人民群众对()与()之间的矛盾仍比较突出。 A. 更高质量、更加多样化的教育的向往B. 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C. 更加公平可及的教育的向往D. 教育发展不协调不一致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指出,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工作中,要做到()。 A. 强化战略引领、支撑发展B. 坚持自主自信、胸怀天下C. 突出促进公平、提高质量D. 深化改革创新、协同融合